走讀台灣-龍山寺的開基媽
 
   
   
   
回到首頁
鳳山龍山寺的開基媽
城隍廟旁的檨仔精
赤山龍脈傳說
曹公開圳與龍母鬥法
 
 
民間故事
龍山寺的開基媽
 
  龍山寺位於鳳山溪畔,在未立廟以前,附近是一大片菜園,很多在地人在此種菜維生。菜園中間,開鑿了一口古井,以便用長竹竿掛水桶提水澆菜。
 
 
  有一天,一位「唐山人」(來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鄉的移民),正好內急,匆匆忙忙到菜園中拉屎,身上掛著香火包,先取下,掛在古井邊的一棵番石榴樹幹上,事後忘記帶走。
 
 
  過了幾天,附近住家的民眾感到好奇,每逢下雨的夜晚,古井邊就會有一盞燈出現,而白天並未見當地有燈。地方父老議論紛紛,最後召集了一批人,在白天展開地毯式的搜索。最後,來到古井邊的番石榴樹旁,赫然發現一包「觀世音菩薩」的香火包,才明白這是觀世音菩薩在此顯靈。眾人決議將番石榴樹鋸斷,取其主幹分雙叉的木頭部分,掛上香火包,加以奉祀,並在古井旁蓋了一間茅草小廟,接受各方信眾膜拜。由於信眾所求相當靈驗,這間小廟的名氣愈來愈大,傳遍鳳山縣城。
 
 
  「開基媽」觀音菩薩最先由信徒截取番石榴樹幹作為金身,上身分叉處戴上后冠,再加披佛飾衣物,即成供人膜拜的佛像。討海人對龍山寺觀音菩薩的靈驗,有特別感受。每逢冬季烏魚汛期,漁民爭相迎奉佛像出海祈求滿載而歸,保証金多則五百銀元,少則二百銀元。烏魚汛期結束,回港後,除送回佛像外,也對觀音菩薩酬謝有加。
 
 
  東門一帶,因觀音菩薩庇佑,在乾隆三十年首次擴建時,其山川殿正門鏤空木窗,特別刻上「東門保泰,南海流芳;靈通鳳彈,德普海疆」詩句。
 
 
  龍山寺附近菜園,也因此繁榮起來,寺前的慶安街販售金紙及鞭炮的商店多了起來。有一次酬神時燃放鞭炮,不慎引起一場火災,將草店尾一排商店燒個精光。以後重塑金身,觀音菩薩蓮花座下,正好安放在古井之上,靈穴寶地,長伴觀音菩薩庇佑地方。
 
 
(鄭溫乾註﹕本文承九十一年歲耆老洪泉隆口述,內容精彩,特予全部記下,以資與其他有關龍山寺的開基故事,做一對照。)   
 


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04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
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