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讀台灣-赤山龍脈傳說
 
   
   
   
回到首頁
鳳山龍山寺的開基媽
城隍廟旁的檨仔精
赤山龍脈傳說
曹公開圳與龍母鬥法
 
 
民間故事
赤山龍脈傳說
 
  赤山地區丘陵起伏,從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起,沿縣立文山高中、鳥松鄉大華村、圓山飯店、澄清湖高爾夫球場,蜿蜒至仁武鄉大灣村。
 
 
  地方耆老流傳,遠在清朝同治年間,一位來自大陸的地理師,路過赤山莊,曾對先民表示,此地有一條龍脈,村落這邊是龍頭,現有的兩口古井屬龍目位置,文山高中屬龍喉。在澄清路與青年口東北角,則有獅子戲球小山丘,龍的身體部分向大華村延伸而去,到大灣則是龍尾。
 
 
   赤山社區耆老林戇番、林戊雄兄弟,對此一龍脈地理深信不疑,並且依據祖先流傳下來的上述說法,至今仍歷歷如繪。在西元一九五0年以前,青年二路近澄清路口的「獅子戲球」地理中,屬於「綵球」的小山尚未剷平,地形非常明顯,直徑約四十公尺。因此,龍脈的傳說,以及「獅子戲球」,應有其地形上的依據。
 
 
   林戊雄指出,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內,入門東側,有一座地名叫「大山母」的山丘,相傳就是配合龍脈地理,等到有一天,赤山出了一位皇帝時,這座「大山母」山裡面的金條就會露土,作為皇帝的「庫銀」。這座山上的石頭呈條狀,類似金條,社區內很多孩童,在光復之前,經常結伴,喊著「到山上撿金條!」結果撿到的只是像「銀絲捲」的石塊。傳說,這是因曹公開圳,破壞赤山的「龍喉穴」,破壞了赤山的龍脈地理,砍掉了九十九根支幹的大樹,赤山再也出不了皇帝,致有「赤山無賢人」的說法。
 
 
   耆老流傳:大約將近二百年前,一位唐山(大陸)來的地理師,路過赤山庄,受到庄民親切的招待,為感謝庄民的熱忱,地理師問:「你們想食(飲)好水,或是出賢人?」赤山庄民開了一次會,決定要食好水,地理師才指點開挖二口「龍目井」,井水迄今甘醇如昔,成為「赤山粿」好吃的秘方。根據庄民最初的想法:「食好水蔭(庇蔭)全庄,出賢人顧一家口。」
 
 
   耆老鄭三程補充說:赤山庄出了幾位縣議員,做了好幾任,為何一直無法往省議員或中央民意表發展?頗感懷疑。最近一位世居赤山的鄭姓宗親,上校掛了好幾年,升少將不成,只好退休下來,令鄉親扼腕。   
 
 
   林茂雄附和說:文山國中前一條開挖「龍喉穴」完成的水圳,赤山人稱作「龍候溝」。奇怪的是,溝壁兩邊有二、三丈長的深洞,左右兩邊各有二、三洞,裡面光滑,很像是「龍爪」的殘跡。在民國五十年代,庄內許多小孩及大人,每逢大雨退水之後,結伴到「龍喉溝」撈魚,一撈就是好幾擔,這些光滑內壁的洞穴,先民傳說是龍躲在山脈裡,被曹公挖開「龍喉穴」後,騰空而逃,因而留下龍爪的痕跡。
 
 
  鄭三程指出,幾位長輩不久前,曾向赤山文衡殿主祀的關帝爺請示,指點迷津;關帝爺透過乩童,暗藏玄機的朝「大山母山」及「龍喉」方向指去,意即這兩處好地理已遭破壞,問也沒用。
 
 
   大家最後的結論是:龍脈地理傳說,說歸說,若非曹公開圳,赤山地區近二百甲看天田,也不會成為水源充沛的良田。鳳山、高雄下游的農田,更是因曹公圳受益匪淺。赤山龍脈地理雖已不存在,但是「曹公圳」卻從清朝道光年間迄今,成為南台灣「金鳳山、銀諸羅」的「米倉」佳譽。
 


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04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
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