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讀台灣-鳳山地名由來
 
   
   
   
回到首頁
基本資料
   沿革發展
交通
地名由來
「南台古城」 鳳山市
   古人看鳳山
   鳳山有古意
   歷史的縮影
鳳山大事記
捷運在鳳山
 
基本資料
  鳳山地名由來
 
   
    「鳳山」原為山名,稱「鳳山丘陵台地」,位於今高雄市小港區與高雄縣林園鄉、大寮鄉接壤的丘陵地帶,形似飛鳳展翅,故名:「鳳山」。鳳為瑞鳥,「飛鳳展翅」、「有鳳來儀」、「百鳥朝鳳」均帶有吉祥之氣,古人將此山命名為「鳳山」,即有帶來幾分靈氣的期許。由此觀之,「鳳山」確是一個有典故與來歷的地名,值得吾人珍惜。
 
  「鳳山丘陵」呈西南、東北走向,頭朝西南,尾朝東北,隔高屏溪與屏東相望,其西南頭部有一崙形山丘,圓潤似鼻,附於鳳山丘陵主體,曰「鳳鼻」(今名鳳鼻頭,屬高雄市小港區)。其東北尾閭有山,錯落如卵,曰「鳳彈」(俗稱「鳳卵」,或「筆案山」,在今鳳山市與大寮交界處)。此一丘陵地帶,地形險阨,為明末以來兵家必爭之地。明鄭、清代、日治、民國均設有駐軍防守。
 
 
  康熙二十五年(1686)台灣知府蔣毓英主修的「台灣府志」,是最早記載「鳳山」地名由來的官方誌書。「台灣府志」云:『「鳳山之山,自台灣縣治崇德里東,南諸峰蜿蜒而來,崗巒重疊,勢皆南向……經南「赤山」(在諸山之西南,其土色赤,故因以為名,此山去鳳山不遠),為「鳳彈」諸山(在赤山西南,有十數小山,或高三、四丈者,或高七、八丈者不等。俱土山圓靜,在鳳山之後,形如卵然,俗呼「鳳卵」),至盡處巍然高大者為「鳳山」(在「鳳彈山」西。踞其巔視之,其形如鳳,傍有兩山如翅,又有一崙戴碨石如鳳冠,另有一崙向海至坑仔口如鼻,後有疊隅,形如卵,故名「鳳山」),議建縣治焉。』
 
  大意是說:府城以南,諸峰往南蜿蜓重疊,「赤山」之後是「鳳彈」,「鳳彈」之後是「鳳山」。從高處看下去,像飛鳳展翅,前有「鳳冠石」、「鳳鼻」向海,後有「鳳卵」,栩栩如生,因而稱此山為「鳳山」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鄭克塽降清,次年清廷收台灣入版圖,設一府(台灣)三縣(鳳山、台灣、諸羅),「鳳山縣」就是因為境內有此山而作為縣名。
 
  清康熙五十八年(1719)初修完成的「鳳山縣志」,對「鳳山」地名之由來,亦有記載。鳳山知縣李丕煜主修的「鳳山縣志」亦云:『邑治之山,自大岡山迤邐而南二百有餘里……有橫列於東南形似飛鳳,曰「鳳山」(旁有二小石如翅,故名)。又有數小峰圓淨豐滿,錯落於「鳳山」之東北者,曰「鳳彈」(形似卵,俗呼為「鳳卵」;文廟視此為案山)。其在西南而與「鳳山」相附者,曰「鳳鼻」(有小崙形似鼻,故名);悉皆環拱於邑治之前,而為邑之對山也。』


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04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
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