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讀台灣-《卷一》、諸山篇
 
   
   
   
回到首頁
市長序
作者序
導 讀
卷一、諸山篇
卷二、水域篇
卷三、路橋篇
卷四、聚落篇
卷五、城池篇
卷六、街市篇
卷七、采風篇
卷八、公共建築篇
 
 
老地名
《卷一》、諸山篇
 
<第1講 > 鳳山
 


   鳳是瑞鳥,象徵吉祥。鳳山地名由來,最早出現於明鄭之前,已有福建沿海漁民、農民或商販渡海來台,見高屏交界的小港、林園、大寮一帶丘陵蜿蜒,宛如飛鳳展翅,其首昂揚,朝向西南海面,其尾朝向東北山丘緩緩延伸,並有數小峰圓淨豐滿,形如卵,俗稱「鳳卵」或「鳳彈山」,此丘陵地帶,泛稱「鳳山」台地。其在西南有小崙,形似鼻,而與鳳山相附者,曰「鳳鼻」。明鄭時設置「鳳山莊」,康熙二十二年收台灣入清朝版圖,次年全台置一府三縣(鳳山、台灣、諸羅),鳳山縣名即因鳳山丘陵台地而來,「鳳岫春雨」為鳳山縣八景之一。本講文所指「鳳山」為鳳山丘陵,不是指「鳳山市」。

 
 
<第2講> 獅山
 
 
  獅山位於鳳山市青年路二段旁,鳥松鄉澄清路口紅綠燈的東北角民房後之山丘是也。此山介於鳳山市與鳥松鄉之間,由於不妨礙交通及都市計畫發展,此山還保存相當原始的外貌,雜木及翠竹成林,又因高出路面,適宜架設天線,為正聲高雄廣播電台發射台所在。未來配合社區發展,此山可開發為公園綠地,上設小涼亭,景觀甚佳;山之北側有正修科技術大學及高雄縣環保局、衛生局,南側為鬧中取靜的住宅別墅區,是一處很好的地理。

 
 
<第3講 > 赤山
 
 
  清朝鳳山縣新城出北門,經武洛塘街北上,人煙稀少,四周都是小山丘。赤山位於城外西北,因土質含有鐵質,長期曝露地表,結成大小不一的氧化鐵塊,耕作不易,土表呈黃棕色,而稱為「赤山」。附近多埤塘,有大埤(今澄清湖)、草埤(小貝湖),早有先民在此墾殖,因此在明鄭攻下台南安平之後,分遣各鎮官兵屯墾生息,赤山莊即為據點之一,並形成「赤山里」迄今。民國四十年,居民認為「赤山」里不雅,改稱「文山」里。清康熙三十四年(西元一六九五年),福建分巡台灣、廈門道兼理學政高拱乾主修的「台灣府志」稱:「赤山,其土色赤,故因以為名。此山去鳳山(山名)不遠。」

 
 
<第4講 >- 雞母山仔
 
 
 
  從鳳山市區雙慈亭往東南方向望去,看到陸軍官校後方,有一列綿延往大寮蜿蜒而去的小山丘,圓潤如卵,是鳳山丘陵台地尾端的「鳳卵」,被勘輿師列為風水上的好地理,視為「筆案山」。左營的舊孔廟、鳳山的雙慈亭、天公廟均與此山相對,將此山列為該廟的「筆案山」。勘輿師認為:此類山形,當地容易產生「出將入相」人才。不過,民間則以「雞母山仔」相稱。其地名由來,據從「想思(尚書)林庄」遷庄到瑞竹里的耆老稱:該庄有戶農家,平日在後院山麓飼養放山雞,天黑前均會自動回雞舍。有一天,他發現幾隻成熟的母雞不見了,他四下尋找未果,也就不放在心上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這幾隻失蹤的母雞,各自帶回一窩的小雞回到雞舍,給他帶來驚喜。原來母雞是到山上孵蛋去了,這座後山因而被稱為「雞母山仔」。

 
 
 
<第5講 > 大山母山仔
 
 
  「大山母」山仔係指一座山名,此山位於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內,從入口上行,東側有一座小丘。「大山母」在赤山耆老的口中,原是產金塊的山,準備作為赤山龍脈出現皇帝之後,以此山所產的金塊作為皇帝的「庫銀」。可惜,清朝道光年間,鳳山知縣曹謹開鑿「曹公圳」,破壞赤山地理龍脈之後,赤山地理自此衰敗下去,「大山母」所產的金塊,也變成一文不值的石塊。在民國四十年代以前,赤山的小孩喜歡到大山母去撿「金條」,而所謂的「金條」,宛如燒賣店的「銀絲捲」。昔「金」今「石」,赤山的風水地理暴起暴落,由此可見一斑。
 
 
<第6講 > 豬屎山仔
 
 
  「豬屎山仔」名稱由來.係因山上遍佈含氧化鐵質的石塊,成長條狀,如豬屎而得名,赤山老一輩的人,都聽過。這座山位在鳳松路進入文山路北側,在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圍牆內,也就是文山派出所後方,現在則是一片平坦的果園。原來,這座山的土石,在民國二十九年(昭和十五年),日本人為實施南進政策,興建從高雄港至十九灣火藥庫運輸軍火的軍用鐵路,在赤山為跨越高屏鐵路而築起一道「高路」時,所需土堤的土方,就是以輕便車挖掘「豬屎山仔」的土方,以牛拉動台車運到「高路」一帶填高路基,結果是:豬屎山仔消失了。
 
 
<第7講 > 獅球仔山
 
 
  「獅球仔」指獅子戲球中的球體。在傳統寺廟建築裡,祥獅獻瑞中的雄獅,常伴以綵球,尤以寺廟門口的一對石獅較常見。「獅球仔山」位於赤山龍脈南側,先民發現位於現今鳳山市青年二路與澄清路口東側,有一小圓丘從獅山分出,與獅山形成獅子戲球之勢,此小圓丘即稱作「獅球仔山」。近年因拓寬青年路二段,已將「獅球仔山」剷平,此山在赤山社區長輩口中,也常被提起,外地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。

 
 
<第8講 > 武洛塘山
 
 
  根據「鳳山縣采訪冊」諸山篇所載:「武洛塘山,在大竹里,縣北半里許,脈由弔燈陂山穿而過,高二、三丈,長里許,山南為昭忠祠。」依現在位置,就是在鳳山市中正路與鳳松路口平交道東側,臨博愛路與鳳山溪,高屏鐵路穿過其北側。武洛塘山南臨「武洛塘」(「柴頭陂」舊稱,亦稱「大竹橋陂」),名稱由來不詳,但居住在北門一帶的耆老,對「武洛塘」一詞,朗朗上口,在日常口語中,武洛塘山為當地重要地標,目前山上全已佈滿墳墓。北側除高屏鐵路開挖成軌道外,省農會肉品加工廠剷平山坡地作為廠區。其山南「昭忠祠」係日人藉口犯台,在恆春牡丹社事件中,遭清廷調淮軍萬人往征,最後有二千九百十八人因瘴癘等亡故,光緒皇帝特別下旨敕建「鳳山昭忠祠」及立碑褒揚。日軍據台後,將祠拆毀。
 
 
<第9講 > 龍喉山
 

 

  
古時候的地理師勘察赤山丘陵時,將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延伸至澄清湖周域的小山丘,視為龍脈。「鳳山縣採訪冊」圳道(水利)篇載:「火光圳,在赤山里,縣西北五里,源受公爺陂(今澄清湖),過龍喉瓣(此瓣即鑿龍喉山三十餘丈,以通水道者),西北行分注山仔腳、拔仔腳、赤山頂三圳,本支下注林內陂,長三里許,灌田一百二十甲。」文中所指「龍喉瓣」,即赤山社區耆老口述民間故事「曹公開圳與龍母鬥法」中的龍喉穴,其旁即為「龍喉山」,地方上亦稱「龍喉尖」,位在今文山高中校園內,為興建該校,龍喉山已遭剷平。此山正位於龍脈地理的喉部,因而得名。採訪冊亦指出,「龍喉山」高二十餘丈,長里許,北臨公爺陂。
 


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04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
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製作